南京雪聪网
我的

不止是蔬菜!茼蒿在不同地域的文化符号,你知道几个独特传说?

2025-09-23 14:30:01 浏览次数:0
详细信息

Chrysanthemum coronarium)的文化符号和传说,不同地域赋予了它超越蔬菜的独特意义。以下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地域文化符号与传说:

一、中原地区:帝王菜与药王传说

「皇帝菜」的起源
在河南、陕西一带,茼蒿被称为「皇帝菜」。相传武则天晚年体虚厌食,御厨以嫩茼蒿茎叶拌米粉蒸制,清香开胃。女皇食后大喜,赐名「皇帝菜」,象征其尊贵养生的特质。至今当地蒸茼蒿仍是传统名菜。

药王孙思邈的「护心草」
民间传说药王孙思邈采药时,发现山民用茼蒿煮水缓解心疾。他在《千金方》中记载其「安心气,养脾胃」之效,关中地区至今保留「春食茼蒿,心火不扰」的俗谚。

二、江南水乡:文人雅士的「蒿志」隐喻

苏轼的「雪沫蒿笋」
宋代《东坡志林》记载,苏轼被贬黄州时,以茼蒿、春笋煮羹充饥,写下「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」之句。茼蒿成为文人清贫自守、淡泊明志的象征。

《红楼梦》中的「蒿芹之辩」
大观园冬日宴席中,薛宝钗点名要吃「蒿秆」,被学者考证为茼蒿嫩茎。因其茎中空,暗喻「虚心有节」,与黛玉食的「油盐炒枸杞芽」形成雅俗对比。

三、闽粤沿海:驱邪纳吉的民俗符号

潮汕「七样羹」的守护者
正月初七「人日」,潮汕家庭必食七种蔬菜汤,茼蒿(当地称「春菜」)是核心食材。其名谐音「同好」,寓意家庭和睦,更传说能驱赶「年兽」残留的瘴气

客家祭祖的「青蒿荐祖」
闽西客家人扫墓时,会在坟头插茼蒿枝条。因茼蒿生长快、生命力强,象征家族繁衍不息,同时其特殊气味被认为可引导祖先魂灵归位

四、日本:菊魂入馔的「春菊物语」

武士的「菊花盟约」
日本称茼蒿为「春菊」(シュンギク)。战国时代,武士出征前会共饮春菊茶汤,因菊花是皇室家纹,寓意「效忠至死」。现代关西地区涮锅必放春菊,暗含「同甘共苦」之意。

阴阳师的「除魔草」
民间传说中,春菊是安倍晴明封印妖怪时使用的灵草。因其叶似菊,被认为能吸收邪气,京都老铺至今在门帘绣春菊纹样辟邪

五、台湾原住民:巴宰族的「月亮草」传说

巴宰族(Pazeh) 神话中,月亮女神哈娜为救饥荒族人,撕下银色裙摆撒向大地,化作散发清香的茼蒿。族人称其为「Sakol no Hana」(哈娜的恩赐),采摘前需吟唱古调以示感恩。

六、地中海古文明:阿波罗的「金冠」

古希腊将野生茼蒿视为太阳神阿波罗的化身。传说阿波罗追逐仙女达芙妮时,金冠碎片落入草丛,开出金色茼蒿花。德尔斐祭司在预言前咀嚼茼蒿叶以求获得神谕(因其含镇静成分芹黄素)。

这些传说揭示茼蒿的深层文化基因:
帝王餐桌→平民智慧(从御膳到救荒菜)
草木之身→精神图腾(气节、忠勇、祈福)
饮食边界→人神媒介(通灵、辟邪、献祭)

下次品尝清炒茼蒿时,不妨细品这口穿越千年的「东方菊韵」。

相关推荐